摘要
热装配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装配方法,过盈量的准确计算至关重要。然而,材料屈服强度在高温下会发生变化,这种变化如同 “叛逃” 一般影响着过盈量的计算。本文深入探讨了材料屈服强度在高温下的变化规律,引入 “叛逃” 系数的概念,并详细阐述了其在热装配过盈量计算中的应用,旨在为提高热装配质量和可靠性提供理论支持。
一、引言
热装配是利用材料热胀冷缩的原理,将包容件加热使其内径增大,然后将被包容件装入,待冷却后,包容件收缩,从而实现过盈配合的一种装配方法。过盈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装配后零件的连接强度、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。在传统的过盈量计算中,通常假设材料的屈服强度是恒定的。但在实际的热装配过程中,零件会经历高温阶段,材料的屈服强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,这种变化对过盈量的计算产生了显著影响。因此,研究材料屈服强度在高温下的变化规律,并将其纳入过盈量计算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二、材料屈服强度在高温下的变化
2.1 屈服强度的基本概念
屈服强度是材料开始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应力。在常温下,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屈服强度,这是材料的一种固有属性。例如,碳钢的屈服强度一般在 200 – 400MPa 之间,而铝合金的屈服强度相对较低,大约在 100 – 200MPa 之间。
2.2 高温对屈服强度的影响
随着温度的升高,材料内部的原子热运动加剧,原子间的结合力减弱,导致材料的屈服强度降低。以碳钢为例,当温度升高到 300℃ 时,其屈服强度可能会下降到常温下的 80% 左右;当温度升高到 500℃ 时,屈服强度可能仅为常温下的 50% 左右。这种屈服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现象在各种金属材料中普遍存在。
2.3 实验研究
为了准确掌握材料屈服强度在高温下的变化规律,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。实验通常采用高温拉伸试验,将材料试样加热到不同的温度,然后进行拉伸试验,记录试样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,即屈服强度。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,可以得到材料屈服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。
三、“叛逃” 系数的引入
3.1 “叛逃” 系数的定义
为了量化材料屈服强度在高温下的变化对过盈量计算的影响,本文引入 “叛逃” 系数的概念。“叛逃” 系数定义为高温下材料的屈服强度与常温下材料屈服强度的比值,用 K 表示,即 K=σsT/σs0,其中 σsT 为高温下材料的屈服强度,σs0 为常温下材料的屈服强度。
3.2 “叛逃” 系数的确定
“叛逃” 系数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。根据前面提到的高温拉伸试验结果,绘制出材料屈服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,然后通过数学方法对曲线进行拟合,得到 “叛逃” 系数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式。例如,对于某种碳钢材料,通过实验拟合得到 “叛逃” 系数与温度 T(单位:℃)的关系为 K=1−0.001T(℃)。
四、考虑 “叛逃” 系数的热装配过盈量计算
4.1 传统过盈量计算方法
传统的热装配过盈量计算主要基于弹性力学理论,考虑包容件和被包容件的弹性变形。常用的计算公式为 δ=E1pd(C12−1C12+1+μ1)+E2pd(1+C221−C22+μ2),其中 δ 为过盈量,p 为配合压力,d 为配合直径,E1、E2 分别为包容件和被包容件的弹性模量,C1、C2 分别为包容件和被包容件的外径与内径之比,μ1、μ2 分别为包容件和被包容件的泊松比。
4.2 考虑 “叛逃” 系数的改进计算方法
在考虑材料屈服强度在高温下的变化时,需要对传统的过盈量计算方法进行改进。由于 “叛逃” 系数反映了高温下材料屈服强度的降低程度,因此在计算配合压力 p 时,需要将常温下的屈服强度替换为高温下的屈服强度,即 p=σsT/[f(C12−1C12+1+μ1)+g(1+C221−C22+μ2)],其中 f、g 为与材料和配合形式有关的系数。将改进后的配合压力代入过盈量计算公式中,即可得到考虑 “叛逃” 系数的热装配过盈量。
五、实例分析
以某航空发动机的涡轮盘与轴的热装配为例,涡轮盘材料为高温合金,轴材料为合金钢。常温下,涡轮盘的屈服强度 σs01=800MPa,轴的屈服强度 σs02=600MPa。热装配过程中,涡轮盘和轴的温度升高到 400℃,通过实验得到涡轮盘的 “叛逃” 系数 K1=0.6,轴的 “叛逃” 系数 K2=0.7。配合直径 d=100mm,包容件外径与内径之比 C1=2,被包容件外径与内径之比 C2=0.5,弹性模量 E1=200GPa,E2=210GPa,泊松比 μ1=0.3,μ2=0.3。
按照传统过盈量计算方法,计算得到过盈量 δ1=0.2mm。而考虑 “叛逃” 系数后,高温下涡轮盘的屈服强度 σsT1=K1σs01=480MPa,轴的屈服强度 σsT2=K2σs02=420MPa,计算得到过盈量 δ2=0.15mm。可以看出,考虑材料屈服强度在高温下的变化后,过盈量明显减小。
六、结论
材料屈服强度在高温下的变化对热装配过盈量计算有着显著影响。引入 “叛逃” 系数的概念,能够有效地量化这种影响,并将其纳入过盈量计算中。通过改进的过盈量计算方法,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热装配所需的过盈量,从而提高热装配的质量和可靠性。在实际工程应用中,应充分考虑材料屈服强度在高温下的 “叛逃” 现象,采用考虑 “叛逃” 系数的过盈量计算方法,以确保机械零件的安全可靠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