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械零件图纸的技术要求(二)
浏览次数:521 分类:未分类
五、塑料件技术要求
1、材料和机械强度要求。
2、表面应光洁无损、色泽均匀;无明显收缩、裂纹、飞边、银丝、熔接痕等不良缺陷。
3、浇口、溢边修剪后飞边≤0.3,且不得伤及本体。
4、未注壁厚3,未注筋板1.5~2;表面打光(喷砂)处理。
5、产品表面打上材料标记和回收标志。
6、与对应装配结合面外形配合错位≤0.5。
7、未注圆角R0.5-1.5,未注壁厚为2.0-3.0。
8、未注脱模斜度0.5-1.50。
9、未注公差尺寸的允许偏差按GB/T14486-93-MT5。
10、金属嵌件要求。
11、未注尺寸参照三维模型。
12、产品表面处理及其它要求。
六、焊件技术要求
1、焊接前必须将缺陷彻底清除,坡口面应修的平整圆滑,不得有尖角存在。
2、焊接件缺陷区域可采用铲挖、磨削,炭弧气刨、气割或机械加工等方法清除。
3、焊接区及坡口周围20mm以内的粘砂、油、水、锈等脏物必须彻底清理。
4、在焊接的全过程中,预热区的温度不得低于350°C。
5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尽可能在水平位置施焊。
6、补焊时,焊条不应做过大的横向摆动。
7、表面堆焊接时,焊道间的重叠量不得小于焊道宽度的1/3;焊肉饱满,焊接面无烧伤,裂纹和明显的结瘤。
8、焊缝均匀外观美观,无咬肉、加渣、气孔、裂纹、飞溅等缺陷。
9、焊缝力学性能要求。
10、焊缝组织检测要求。
七、切削件加工技术要求
1、零件应按加工工序进行检查、验收,在前道工序检查合格后,方可转入下道工序。
2、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有毛刺。
3、精加工后的零件摆放时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,应采取必要的支撑、保护措施。加工面不允许有锈蛀和影响性能、寿命或外观的磕碰、划伤等缺陷。
4、滚压精加工的表面,滚压后不得有脱皮现象。
5、最终工序热处理后的零件,表面不应有氧化皮。经过精加工的配合面、齿面不应有退火。
6、加工的螺纹表面不允许有黑皮、磕碰、乱扣和毛刺等缺陷。
八、涂装技术要求
1、所有需要进行涂装的钢铁制件表面在涂漆前,必须将铁锈、氧化皮、油脂、灰尘、泥土、盐和污物等除去。
2、除锈前,先用有机溶剂、碱液、乳化剂、蒸汽等除去钢铁制件表面的油脂、污垢。
3、经喷丸或手工除锈的待涂表面与涂底漆的时间间隔不得多于6h。
4、铆接件相互接触的表面,在连接前必须涂厚度为30~40μm防锈漆。搭接边缘应用油漆、腻子或粘接剂封闭。由于加工或焊接损坏的底漆,要重新涂装。
九、配管技术要求
1、装配前所有的管子应去除管端飞边、毛刺并倒角。用压缩空气或其他方法清楚管子内壁附着的杂物和浮锈。
2、装配前,所有钢管(包括预制成型管路)都要进行脱脂、酸洗、中和、水洗及防锈处理。
3、装配时,对管夹、支座、法兰及接头等用螺纹连接固定的部位要拧紧,防止松动。
4、预制完成的管子焊接部位都要进行耐压试验。
5、配管接替或转运时,必须将管路分离口用胶布或塑料管堵封口,防止任何杂物进入,并拴标签。
十、装配技术要求
一般装配技术要求:
1、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(包括外购件、外协件),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。
2、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,不得有毛刺、飞边、氧化皮、锈蚀、切屑、油污、着色剂和灰尘等。
3、装配前应对零、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,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。
4、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、碰、划伤和锈蚀。
5、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。
下一篇: 车细长轴的方法技巧,收藏备用(二)